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新冠疫情通报,这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更新,更是八桂大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,全区上下同心协力、科学精准应对疫情的一个缩影,每一次的通报,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,也标志着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所处的阶段和前进的方向。
根据今日通报,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过去的24小时内,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维持在低位水平,且主要集中在个别已实行精准管控的区域,这表明,此前采取的快速流调、风险区域划分、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正在显现成效,所有新增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,其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也均已纳入管控,相关场所已完成终末消毒,全区疫情形势总体可控,社会面传播风险较低。
这一成果的取得,绝非偶然,它背后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秉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是无数疾控人员、医务工作者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以及全体市民的默默付出与坚守,我们看到了——
一是“快”字当头的应急处置。 一旦发现疫情苗头,广西的应急指挥体系立即高效运转,流调溯源队伍争分夺秒,像“侦探”一样追踪病毒轨迹;核酸检测力量迅速集结,在重点区域开展“敲门行动”“扫地行动”,确保应检尽检、不漏一人;隔离资源统一调度,确保风险人员及时隔离,切断传播链条,这种以快制快的策略,是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。
二是“准”字为要的防控策略。 广西在疫情防控中不断优化措施,力求精准,不再轻易采取“大水漫灌”式的全域静态管理,而是更加注重科学研判,精准划定高、中、低风险区,实施差异化管控,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,对涉及民生保障的商超、菜市场等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保持运营,确保物资供应充足、价格稳定。
三是“实”字托底的民生保障。 疫情防控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,广西各地密切关注封控区、管控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就医需求,建立绿色通道,组织物资配送队伍,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畅通,对于特殊人群,如老人、孕妇、重症患者等,建立台账,提供个性化的关怀与服务,加强舆论引导,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回应社会关切,疏导公众情绪,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正能量。
四是“稳”字引领的经济社会发展。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广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,北部湾港船只往来不息,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,春耕生产有序开展,消费市场逐步回暖,一系列稳增长、保就业、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持续发力,努力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,展现出八桂大地强大的韧性和活力。
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,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,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压力依然存在,今日的平稳局面来之不易,更需要我们倍加珍惜、巩固成果,广西作为沿海、沿边省份,面临着境外输入和国内本土疫情的双重风险,接下来的防控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。
面向未来,我们应做到:
- 持续筑牢外防输入防线。 严格落实入境人员、进口物品的检疫管理,加强口岸、边境一线的管控,堵住一切可能输入的风险漏洞。
- 不断完善常态化监测预警。 发挥医疗机构、药店等“哨点”作用,加强对重点行业、重点人群的定期核酸检测,提升早期发现能力。
-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。 特别是老年人群的接种率,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重要一环,需要持续加强科普宣传和组织动员。
- 强化个人防护意识。 每位公民都应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坚持科学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注意个人卫生,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。
今日的疫情通报,是一份阶段性的成绩单,更是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,它记录着挑战,也孕育着希望;它彰显了艰辛,更预示着光明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的科学部署下,英雄的广西人民有智慧、有能力、有决心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,让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,坚定必胜信心,以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,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,共同迎接彻底战胜疫情、生活全面恢复正常的那一天,八桂大地,必将在这场世纪大考中交出优异的答卷,稳步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