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袤的皖北平原上,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——亳州,正以其独特的姿态,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宏大叙事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,这里不仅是老子、庄子的故里,更是闻名遐迩的“中华药都”,当疫情的阴霾笼罩全球,这座与中医药血脉相连的城市,如何运用其深厚的医药底蕴与现代治理智慧,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控网,守护百万市民的健康与安宁?让我们一同走进亳州的“战疫”现场,感受其间的坚韧、智慧与脉脉温情。
底蕴赋能:中医药深度介入,构筑“亳州特色”防疫屏障
亳州,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医药文化的重镇,在疫情防控中,其最大的特色与优势莫过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。
- “防”字为先,未病先防显智慧。 亳州充分发挥中医药“治未病”的优势,疫情初期,市卫生健康委便组织本地中医药专家,依据国家、省级方案,结合亳州地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,制定了预防性中药汤剂和建议方,一时间,遍布城乡的中医馆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飘起药香,机关、企业、学校等重点场所也积极推广饮用,为市民筑起一道内在的“正气”屏障,这不仅是简单的药方发放,更是将“预防为主”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。
- “治”中协同,中西医结合显效力。 在医疗救治环节,亳州坚持“中西医并重、中西医结合”的原则,对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,在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,中医药专家团队会第一时间介入,实行“一人一方、一人一策”的精准辨证施治,利用亳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,确保优质中药的快速供应,有效缓解患者症状、缩短病程、减少转重率,展现了“1+1>2”的救治效果。
- “愈”后调理,全面康复显关怀。 对于康复期患者,亳州同样注重运用中医药进行调理,帮助恢复身体机能、改善相关后遗症状,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指导,包括膳食建议、养生功法(如八段锦、太极拳)、情志调节等,形成了防、治、康一体化的中医药防疫模式,充分彰显了“中华药都”的责任担当与专业实力。
科技引领与精准施策:现代治理体系下的高效防控
除了倚重传统智慧,亳州的疫情防控同样展现了现代城市治理的高效与精准。
- “数字防疫”提升效能。 亳州积极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,完善“安康码”应用场景,实现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和溯源,在区域核酸检测中,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采样、送检、检测、报告发布的全程高效运转,极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和覆盖面,利用通信行程卡、场所码等工具,确保重点场所、重点人群的精准管控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。
- “网格化管理”筑牢基层防线。 亳州将疫情防控深度嵌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,数以万计的社区工作者、网格员、志愿者化身“防疫卫士”,承担起政策宣传、信息摸排、人员管控、物资配送、心理疏导等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,他们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,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,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,构筑了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。
- “精准流调与分区管控”力求最小影响。 面对突发疫情,亳州的流调溯源队伍快速响应,争分夺秒追踪病毒踪迹,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和管控人群,在管控措施上,力求科学精准,不搞“一刀切”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,这种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的智慧,体现了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。
众志成城:凡人微光汇聚的抗疫暖流
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医疗战、科技战,更是一场人心战、团结战,在亳州,无数普通人的坚守与奉献,汇聚成驱散疫情阴霾的温暖力量。
- “白衣执甲”的逆行担当。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冲锋在前的战士,无论是顶风冒雨进行核酸采样的“大白”,还是在隔离病房内精心救治的医护人员,亦或是坚守在发热门诊、检验科的幕后英雄,他们用专业、汗水甚至泪水,守护着生命的安全线。
- “志愿红”的无私奉献。 在社区卡点、在核酸检测现场、在物资保障一线,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,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志愿者”,他们协助维持秩序、登记信息、运送物资、帮扶老弱,用一抹抹“志愿红”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,传递着守望相助的邻里温情。
- “理解配合”的市民力量。 百万亳州市民是疫情防控最坚实的基础,他们自觉佩戴口罩、主动接种疫苗、有序参加核酸检测、配合流调排查、遵守防疫规定……每一次耐心的等待、每一句理解的话语、每一个配合的行动,都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大支持,共同汇聚成强大的社会合力。
亳州的疫情防控,是一幅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织、硬核措施与柔性管理并存、专业力量与全民参与共鸣的壮丽画卷,它依托“中华药都”的独特优势,将中医药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;它运用现代治理手段,实现了防控工作的科学、精准、高效;它更依靠广大市民的同心同德,展现了困难面前亳州人民的坚韧、乐观与担当,当前,疫情尚未完全远去,亳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,必将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,继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,守护好人民的健康福祉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