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志愿 科普 五岁双胞胎做核酸检测 医生表情茫然:刚刚给哪个做的?五岁双胞胎做核酸看懵医生

五岁双胞胎做核酸检测 医生表情茫然:刚刚给哪个做的?五岁双胞胎做核酸看懵医生

清晨的阳光透过社区核酸检测点的临时帐篷,洒在忙碌的医护人员身上,队伍缓缓前行,人群中有两个小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——一对五岁的双胞胎男孩,穿着同款蓝色恐龙卫衣,手牵手站在父母身边,他们圆溜溜的眼睛里既有好奇又带着些许紧张,仿佛在经历一场“冒险”,这是他们第三次参加核酸检测,但对现场的医生来说,这次经历却成了一场令人忍俊不禁的“记忆挑战”。

“来,小朋友张嘴,啊——”穿着防护服的李医生俯下身,熟练地为第一个孩子完成了咽拭子采样,孩子乖巧地配合着,结束后还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“谢谢叔叔”,李医生笑着点点头,转身准备消毒工具,当他回过头时,却愣住了:眼前竟然又站着一个“一模一样”的孩子,同样的衣服、同样的身高,连额前翘起的一缕头发都分毫不差,李医生眨了眨眼,下意识地看了看刚采样的棉签,又看了看第二个孩子,表情瞬间茫然:“等等……我刚刚给哪个做的?”

五岁双胞胎做核酸检测 医生表情茫然:刚刚给哪个做的?五岁双胞胎做核酸看懵医生

周围排队的人群顿时传来一阵低笑声,孩子们的妈妈连忙解释:“医生,他们是双胞胎,刚才是哥哥,现在是弟弟。”李医生这才恍然大悟,一边挠头一边自嘲:“哎呀,我这记性!你们俩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!”他蹲下身,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,“来,咱们也勇敢一点,像哥哥那样张嘴!”弟弟模仿着哥哥的样子,认真完成了检测,结束后还得意地挺起小胸脯:“叔叔,我比哥哥更勇敢哦!”

这场小小的“乌龙”让原本严肃的检测现场多了几分温情,李医生后来坦言,自己一早上检测了近百人,确实有些疲惫,但双胞胎的出现像一剂“提神剂”。“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反应,反而让我想起了自己家的孩子,”他感慨道,“防疫工作虽然辛苦,但这样的瞬间让人心里暖暖的。”

五岁双胞胎做核酸检测 医生表情茫然:刚刚给哪个做的?五岁双胞胎做核酸看懵医生

双胞胎的“混淆效应”在核酸检测中并不罕见,据某社区防疫志愿者分享,曾有一对姐妹每次检测时都故意穿同样的衣服,和医护人员玩“猜猜我是谁”的游戏,成了枯燥防疫中的一抹亮色,心理学专家分析,儿童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对未知环境的恐惧,而医护人员的包容与互动,则传递了善意与关怀,无形中削弱了疫情带来的紧张氛围。

对于这对五岁双胞胎的父母来说,这次经历更是意义非凡,妈妈王女士说,孩子们回家后一直兴奋地讨论“医生叔叔认不出我们”,甚至模仿起李医生茫然的表情。“他们原本害怕做核酸,但现在觉得这是一场游戏。”她表示,会借此机会教育孩子理解防疫工作的不易,“希望他们记住的不仅是趣事,还有医护人员的付出。”

随着检测队伍继续前进,李医生很快恢复了忙碌的节奏,但那双胞胎的身影和那句“刚刚给哪个做的”成了当天站点里流传的趣谈,有志愿者偷偷拍下李医生茫然的瞬间,照片在社区群里引发热议,网友纷纷评论:“医生太可爱了!”“双胞胎简直是人间小天使!”“这样的温暖才是抗疫中最珍贵的力量。”

疫情之下,核酸检测已成为生活常态,但这样的点滴趣事却提醒我们:在严谨的防疫链条中,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从未缺席,无论是医护人员的坚守,还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互动,都在传递一个信念——平凡的日子里,温暖与幽默能化解压力,也能让共同前行的道路变得更加明亮,正如李医生最后笑着说的:“虽然记混了孩子,但这份‘糊涂’反而成了今天最美好的回忆。”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izhiyuan.com.cn/kdpu/2926.html

作者: admin

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/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
下一篇
http://aizhiyuan.com.cn/zb_users/upload/2025/10/20251010070017176005081720717.jpg

【2012天津高考一分一档表理科,2012天津高考总分】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